財團法人臺北市三幸慈善基金會成立於2012年底,迄今已十餘年,每年均撥款幫助弱勢家庭兒少有關「學費及生活補助」;「醫療補助及急難救助」以及「協助特殊才藝的學生學習專才」費用,近年並固定支持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轄下12個社會福利中心,希望民間與政府合作,能真正達到助學、助人及推動互助的仁愛精神,回饋社會。三幸慈善基金會認為提高小孩子的眼界很重要,若是井底蛙,永遠只能看見那一片天空,因此利用寒暑假與不同單位合作舉辦活動,希望鼓勵孩子拋開三C,走出來和人群實體互動,也許感動的那一瞬間,就會為未來想要成為的人種下學習的契機,改變自己與他人的人生。
基金會的英文名稱是”Tofriends Foundation”代表獻給朋友,讓朋友取之,也希望以後朋友能起而獻之。
黃友三先生為新竹縣湖口鄉客家人,生於民國三十年的日據時代,在其襁褓中父親即過世,二十歲時母親過世,家中兄妹雖多,但是當年生活普遍貧苦,能挹注家中之經濟實屬有限,因此即使天資聰穎,品學兼優,新湖國小畢業時得到縣長獎並代表第九屆畢業生致答詞,但是家中的環境也只能讓他讀到小學畢業。十五歲時就到台北學習鋼鐵買賣生意,在民國四、五O年代台北承德路的"打鐵仔街" 打拼奮鬥,靠著自己的赤手空拳,在台灣的鋼鐵業闖出一片天,他常說他是台灣鋼鐵工業發展的見證人,在鋼鐵業界奮鬥了55年。
因為日子曾經苦過,打著赤腳上學,從沒背過書包,沒有穿過雨衣,沒有完整的教育學歷,他知道身處弱勢家庭的苦與難,但影響並改變他的人生的是他的母親與一路幫助他的朋友。他母親樂於助人,自己即使生活困苦,卻總是幫助別人,對生命積極樂觀並也感恩惜福,常說「天亮了就是一個新的開始」,因此讓黃友三先生和母親一樣,喜歡幫助別人,樂於交友,他的事業成功,除了自身的努力與毅力,以及母親給他的身教之外,還有”天時”,他把握了身處民國五O~七O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的機會,兄弟併肩、朋友互相提攜而創業成功。
黃友三先生認為他的那個年代可以有小學畢業的成功企業家,但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科技年代,沒有受過完整的教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;加上台灣也面臨了國內外經濟景氣惡化的窘境,弱勢家庭日益增加,因此他和家人決定成立慈善基金會,幫助真正需要的人,讓他們可以讀書,可以學習一技之長,可以度過難關,可以創造新局。